线束生产效率的规划,离不开前期的几大线束工艺前期文件:流水线作业指导书, Time Study ,产能计算 ,优化 ,工厂布局。
1、流水线作业指导书目的:指导员工如何操作核心:线平衡内容:预插接表,流水线内和流水线外挂线清单,物料清单,备料清单,铺线清单,缠胶工位描述等等,物料布局图,人员布局图,生产过程布局图。
2、Time Study线平衡和效率:IS依据HOST系统的工作步骤和相应的时间来做流水线作业指导书,完成后要对流水线上的每个操作者进行时间测量,这样是为了比较理论时间和实际时间,减少一切会影响效率的动作,进而不断的完善文件。
3、产能计算主要有两部分(1)人员与设备的计算(2)板子的计算目的: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前提:充分了解生产工艺衡量标准:时间&金钱
4、涉及Layout版本变化的情况内容:评估更改的需求是否可行,并需要得到客户的批准。为其他部门提供面积数据等支持。优化:对工厂布局进行改进这三点是想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的最主要的三大模块或者方法途径,在线束领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线束领域最贵的成本就是时间,与其他项目不同,在前期投入设备成本与发动机,动力总成等产品的投入差别很大。认识了这几大文件的内容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切入到-----提高生产效率。
一、标准操作时间上面提到过流水线作业指导书,目前比较大的企业里,这个指导书不仅仅是操作指南,还会包括操作时间的标准,材料的搭配等等的技术数据下发给生产工艺人员。为什么要提到操作时间呢?因为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产出两者间的比率。可反映出达成产出、预定目标是营运服务的程度。亦可衡量经济个体在产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润等目标下的绩效。所以线束行业也不例外,而且这个标准操作时间是对线束加工生产效率领域影响更大,因为目前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比如德国线束工厂,已经全球排名的工厂,人工操作比重还是非常大的。图一 流水线指导书范本总之简单的来说:生产效率就是用更少的人,在一定当量的时间内,产生出更大的合格的产品产量。所以反复检查标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条500mm以内基本线径0.35平方毫米的导线连接一个端子一个胶堵自动切割压接的时间是3分钟每百条,假如线长是1000mm以内,时间就递加0.5结果为3.5分钟。以此类推等。
二、现场布局的合理性车间布局应考虑的因素有几个前提,要保障好:照明的清楚度、出入和操作的安全性,保障员工过道与设备零接触;以及维护时的方便性等一切5s或者6S的现场要求。此外保障这些基本要求下,合理优化现场车间的布局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很重要的策略。图二 layout框图
1、根据生产性质,合理安排工作区域如线束生产分为自动切线,自动压接端子,小胶堵等,然后是手动操作一切大端子,热缩管等辅助操作。类似这种承接关系,有先后必要的顺序的操作,应该缩下来回途中的衔接距离。保障生产的流畅性。
2、根据实际生产物料,避免材料移动的交叉迂回有条件,可行性的物料,比如小的胶堵,保护软管等材料可以在每个使用区域内都备用物料。像一些大的物料,或者占用空间的半成品等,尽可能放置在操作人员的合适区域,节约来回取料的时间成本。三、技术深度,人机结合虽然目前很多操作都是机器化,比如自动切线,去绝缘皮,压接端子,甚至目前还有的设备可以自动插接端子到护套里面,但是这种设备价格非常昂贵。但是无论是操作设备,还是手动加工都是有人来进行,所以加深对员工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图三 人机结合1、合理安排员工优点女士可以安排在自动加工区域,对物料的分辨比较细心;男士可以安排在手动区域,比如打端子的压接,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优势。
2、根据工艺要求,结合人机的可行性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障人机功能,如尽量让工人抬手,转身等基本动作的方便性。
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四、优化生产方式线束产品,特别是整车线束特点更为突出,在一条流水线上会出现不同单元的线束的共同加工成一个完整功能的线束产品,所以对加工方式,在不同区域加工,对整体来说时间成本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关于优化没有基本原则可以去执行,只有根据具体车间,具体流水线的实际情况去优化。因为优化内容没有固定的,这里简单讲解一下关于优化的具体流程:生产发现问题后——工艺分析问题,总结出问题——组织生产例会,去讨论问题,判断是否可以执行,比如关于线束的一个焊接是在总装做,还是在预装配之前就加工好再拿到流水线上下一步加工——然后组织项目会去讨论技术方面的可行性等。总结:关于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就是用更少的人,在一定当量的时间内,产生出更大的合格质量的产品产量。这里衍生出合格质量的线束,那么什么是质量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如有需要将在下一篇文章介绍。